11月13日,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417号建议的答复中,农业农村部表示,将在继续做好现有工作基础上,着力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二是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建立覆盖全产业链数据的采集体系;三是鼓励产学研开展数字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加快数字农业
近日,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消息,2020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全省粮食作物面积达到2.155亿亩以上。通过高质量备耕、高标准春种、精细化田管以及高效率秋收,克服疫情特别是三次台风影响,实现“十七连丰”目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龙江贡献。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坚决贯彻“六稳”“六保”任务要求,全面落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省农业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要求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古话说:“五谷为养。”谷物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小麦、水稻两大口粮加上玉米,三大谷物就是粮食安全的主体,必须确保种植面积和产能稳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11月18日消息,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中国首席代表张晓平在行业会议上表示,2020年中国大豆进口有望创下1亿吨。如果预测成为现实,将打破2017年创下的最高进口纪录9554万吨。张小平表示,新冠疫情对中国猪肉市场和动物饲料需求影响有限,而非洲猪瘟疫情过后,中国生猪生产强劲恢复。非洲猪瘟疫情迫使小型养殖户退出市场,未来五年规模化养殖将占到中国生猪生产的60%以上,大型养殖场工业饲料用量大。
导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11月6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415号建议的答复。答复对代表们有关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赋能县域特色农产品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的建议,从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给予回应。关于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
自2017年以来,我国全面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多地都在推进水稻品质结构调优调精,稻谷加工也向绿色高质量发展,优质粮食供给明显增加。2017年,在全国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来,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15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600多亿元,支持各地开展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各省份规划扶持好粮油示范县389个,有效增加优质粮油供给。到今年底将如期实现增加4700万吨的优质粮食
目前2020年秋粮收购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农民售粮积极性提高,市场收购价格趋稳,市场购销活跃。记者6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目前全国秋粮收获基本结束,收购工作全面展开。截至10月底,主产区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2163万吨,同比增加95万吨。其中,中晚籼稻1026万吨、粳稻304万吨、玉米807万吨、大豆26万吨。与开秤初期相比,农民售粮积极性提高。以当前市场价格卖粮,种植收益较好,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解决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们最基本的国情、最根本的民生。只有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始终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人民群众真正有尊严有体面、有保障有安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始终把粮食和农业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了新时期“以我
初春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入秋连受三场台风影响,今年我省粮食安全“压舱石”是否依旧沉稳有力?5日,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连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省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实现‘十七连丰’,为疫情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据介绍,今年我省粮食作物面积达到2.155亿亩以上,比上年增加78万亩。全省近500万台(套)水旱田作业机具全部投入春播生产,各种农作物全部按照农时标准,播(插)在了
10月28日,农业农村部在其网站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406号建议的答复,其中对健全基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回答。答复称,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目前,全国共有农产品质检中心2732个,检测人员近2.8万人,实现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地市全覆盖和县级基本覆盖。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管